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展

2013年6月28日 10:17:15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括起来主要有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两大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的“血证”、“发斑”、“紫斑”、“肌衄”、“衄血”和“葡萄疫”等范畴。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展概况如下: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展概况 明代虞抟《医学正传》率先将各种出血命名为“血证”,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诸血门》则最早把肌肤出血名为“肌衄”。明清之前有关肌肤出血的论述没能与其它部位出血分开来,只是笼统阐述出血的病因病机。《内经》将出血的原因归纳为六淫、七情及饮食劳倦等。《金匮要略》认为火热、虚火、湿热、虚寒、酒毒和瘀阻等皆可引起出血。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展概况 金元时期,诸家并起,各派争鸣。寒凉派领袖刘河间对出血病因力主实火;滋阴派主帅朱丹溪则首倡虚火之说。明清以降,肌肤出血始与其它部位出血逐渐区分开来。张景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唐容川的《血证论》和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提出了淤血可以导致出血。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展概况 现代中医理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理的认识大致概括为:火热毒邪;气虚不摄、阴虚火旺、淤血内阻。上述四点,气虚不摄、阴虚火旺与淤血内阻三者最为常见,既是出血的原因,又是出血的结果,且往往兼并存在。其中,气虚、阴虚是本,火热、淤血是标。所以归根结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是气阴亏虚,是始发环节,而火热与淤血则是继发的原因。可概括为虚、火、瘀三点。对其辨证分型目前尚不统一,最通行的是分为血热妄行、气不摄血和阴虚火旺三型。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