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血小板功能的因素有哪些

2011年9月7日 8:28:42  分类: 血小板基础

抑制血小板功能的因素有哪些
(一) 疾病因素
1、 血小板抗体
    输入同种异体或自体血小板易产生抗体,产生的机制不清楚。抗体与特异的血小板膜蛋白、脂类或糖鞘脂结合,可影响这些成分参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有些抗体是干扰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复合物相结合,而抑制血小板功能。还有报道GPⅡb/Ⅲa或GPⅠb/V的自身抗体,也可引起血小板功能抑制。
2、 尿毒症
    肾移植手术开展较为普遍,这些病人在透析前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因素也较复杂,主要是血小板功能障碍。表现为数量减少,出血时间延长,粘附降低,对ADP、肾上腺素、胶原等诱导的聚集反应降低,血小板膜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TXA2生成、致密颗粒、α颗粒分泌均减少,致密颗粒内容物(ADP和5-羟色胺)也减少,血小板内cAMP升高,PF3可利用性降低,血块退缩不良。主要特征是出血时间延长。这些缺陷的机制不清楚。尿毒症病人前列环素的产生增多,透析无法纠正。但透析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功能和出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用去氨加压素、雄激素、浓缩红细胞输入可改善出血。
3、 储存的血小板
    血小板在22℃储存3天,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对ADP反应性降低,凝血酶诱导的分泌发生障碍。储存的血小板内腺苷酸内浓度降低,膜蛋白和前列腺素代谢也发生变化。不过输入病人体内后,这些缺陷在体内可能发生逆转。保存在4℃的血小板寿命较短。
4、 体外循环手术
    手术中常有血浆凝血因子降低及纤溶活性升高,大多数病人有血小板数减少和功能异常。表现为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降低、α颗粒和致密颗粒内容物减少。有人统计发生率低于10%。发生机制主要是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和形成碎片。血小板膜上α2肾上腺素受体和纤维蛋白原受体减少也影响聚集。这些作用和手术时间长短有关。去氨加压素、前列环素或前列腺素E1可以预防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的发生。
5、 肝硬化
    晚期肝硬化病人需作脾切除术,或其它手术。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小板功能异常与血小板计数减少是一致的。肝病病人的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凝血因子不足,纤溶亢进,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减少主要与凝血过程中的消耗有关系。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纤维蛋白原降低也 可抑制血小板功能。
(二) 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可以成为抑制血小板的因素,围术期必须掌握。有以下几类:
1、 抗凝药
肝素与血小板表面结合,引起血小板聚集、释放、延长出血时间。
2、 增高血小板内cAMP浓度的药物
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PGE1和PGO2,通过刺激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双嘧达莫(潘生丁)是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降解。
3、 影响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
阿司匹林抑制TXA2的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

      它使血小板环聚酶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作用,还能使纤维蛋白原乙酰化,干扰止血过程及加速纤溶,进一步影响止血。去氨加压素可以对抗。其它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布洛芬和苯磺唑酮等也能抑制TXA2合成,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抑制环氧合酶而非 乙酰化,影响也是暂时的,出血倾向不如阿司匹林明显。

[血小板减少怎样确诊] [血小板减少后出血的西医药物治疗]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有害物质] [白血病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 [血小板疾病的预后]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及体征表现]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