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病因病机

2011年8月27日 9:59:45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急性型较多见,约占85%,其预后相对比成人较好。颅内出血为主要死因,可在起病早期4周内出现,死亡率约l%左右。

    本病属中医“血证”、“阴阳毒”、“发斑”、“肌衄”、“葡萄疫”、“紫癜”、“紫斑”等范畴,部分严重病例并发脑出血者可归属“中风””范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病因病机如下:

    (1)热盛迫血:外感风热燥邪,深入血分,伤及脉络;或因阴阳失衡,阳气内盛,内热蕴生,热盛迫血:或阳气内盛,复感时邪,或饮食失调,蕴生内热;或七情所伤,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火盛迫血。脉为血府,血行脉中,火热内盛,均可致血脉受火热熏灼,血热妄行溢于脉外。

    (2)阴虚火旺:久病或热毒之后,耗伤阴液;或忧思劳倦,暗耗心血,阴液耗损;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伤阴,致胃阴不足;或恣情纵欲,耗损肾阴。阴液不足,虚火内炽,灼伤血脉,迫血妄行而发为紫癜。同时紫癜后期,出血日久,耗伤阴血,也可加重阴虚火旺之证,故使紫癜迁延难愈。张景岳有“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以阴虚者为尤多”的论述。

    (3)气不摄血: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肾气不足,脾气虚衰,气血匱乏;或因病久不复,精血亏损;或反复出血,气随血脱,致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肌肤而为紫癜。《景岳全书·血证》中说:“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止无以存。”

    (4)瘀血阻滞;久病人络,或离经之血不能排除体外,留积体内,蓄积成瘀血。瘀血阻滞,血行不畅,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为紫斑或便血,尿血,激血等。

    总之,紫癜的病因病机有血热伤络、阴虚火旺、气不不摄血血及淤血之不同。病位在血脉,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热盛迫血为实,阴虚火旺,气不摄血为虚。若病久不愈,导致瘀血阻滞者,则表现为虚实夹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做的检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食疗验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医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护理]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