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中医学认识病因病机

2011年9月29日 14:33:48  分类: 血小板基础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亦为免疫性  血管性疾病。临床上又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和许兰一享诺(scll[№noch)综合征。临床主要以皮肤紫癜为主,伴或不伴腹痛、关节疼痛以及腰痛,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能出现脑出血。因本病是以皮肤紫斑为主的出血性疾病,故应归属于中医的“血证”、“紫斑”、“肌衄”、“葡萄疫”中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四季均可发病,春秋两季发病者较多。
 
过敏性紫癜中医学认识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癍早有认识,认为其属于血证中的“紫斑”、“肌衄”、葡萄疫”的范畴之内。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对“斑”早有明确的论述,认为“斑者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这是指斑为点大成片.色或红或紫,且不突出于皮肤。而诊为“浮小有头粒者,随出即收.收则又出是也。”指其形如粟米,色红或紫,突出于皮肤。本病的皮肤表现具有斑和疹的双重特点。即初起时皮疹较小,且高出皮肤表面,类似于“疹”。而后变成大而平坦的“斑”。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葡萄疫》中所提及的的葡萄疫,与紫斑的表现很相似,指出:“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症.自无表里。”清代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论述葡萄疫时说:“疫以是名者,乃以其色之青紫相似也……斑迹有如瓜瓣者,有如萍背者,亦有如指甲青钱之大者.累累成片梭圆不等。”宋代《太平圣惠方)及《三因极一病证方》中收集了许多治疗发斑的方剂,主要治法有清热解毒、清泄胃热、凉血消斑及通腑泄热。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病邪侵袭人体,使脉络受损,血不循常道而溢出脉外,泛滥于肌肤而成。其主要病因有感受热邪、饮食不节、瘀血阻滞、久病气虚阴亏。共同的变化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大原因。正如《景岳全书‘血证》中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
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


1.1外感邪热
风热毒邪侵犯腠理,由表人里,深人营血,病及血脉。而血脉为血之府,血行其中:环流周身,内荣脏腑,外濡皮肉筋骨。当风热毒邪熏灼血脉,导致血液妄行,血益脉外,少则成点,多则成片,瘀积于肌肤之间,则见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正如李中梓所云:“热极沸腾发为斑。”
I.2饮食不节
脾与胃同属中焦,肌肉又为脾胃所主,若过食辛辣厚味醇酒或食人不洁之品,伤及脾胃,一方面滋生湿热.湿热内蕴,热伤脉络而成紫斑;另一方面,脾胃受损,统聂失职,血不循经而溢于脉络外,故见皮肤紫斑。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云:“斑毒之病·是热气人胃。”另外,饮食不洁造成虫积也可诱发本病。中焦湿阻。气机不利,
不通则痛,故可伴有腹痛。
.3瘀血阻滞
久病入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溢脉外而有出血表现。瘀血阻滞经脉.故不通则痛。临床上常有关节肿痛、腹痛等表现。反复发作者表明有瘀血这一病理因素的存在。正如《血证论》中指出:“凡物有根,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
.4气虚不摄
久病不愈,长期反复出血,失血过多.气随血去,以致于气血亏耗,心脾不足.气虚不能摄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血溢脉外而出血。
.5阴虚内热
由于饮食劳倦、情志,或房劳过度,久病伤肾,造成胃阴不足,肾精亏虚,阴虚内热虚火伤及脉络,血溢于肌肤之间而形成紫斑;或者由于热毒炽盛伤阴以及反复出血,使阴血损耗以致发生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    ’
本病发病初起多为外邪灼伤脉络.重者热毒炽盛,迫血妄行而出血。若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则易成气虚、阴虚、癖血内阻之难治痼疾。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1)

已有 1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