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哪些副作用

2009年1月20日 16:36:46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糖皮质激素(简称皮质激素)是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血液病常见药之一。但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出现各种副作用。临床医生与患者都应该了解这些副作用,使用中注意扬长避短,既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又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皮质激素的主要副作用有:
  1)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使用超过生理剂量的皮质激素,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无力、浮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逐渐消失,恢复正常。必要时分别加用抗高血压、抗糖尿病药治疗,并采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可减轻症状。高血压、动脉硬化、水肿、心及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应禁用。
  2) 皮质激素能促进蛋白分解,抑制蛋白合成,导致负氮平衡,并增加钙磷的排泄,还可以妨碍钙的吸收。由于它的抗维生素D的作用,使骨质形成障碍,致骨质疏松,严重者可发生自发性骨折。长期使用皮质激素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盐。
  3) 诱发或加重感染感染:本病可降低机体防御能力,有利细菌的生长繁殖和扩散,尤其是那些原来抵抗力低的病人,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感染灶扩散。原来曾有结核病、水痘等病毒感染者,应禁止使用皮质激素。
  4) 影响伤口愈合、诱发和加重溃疡:皮质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延缓肉芽组织的形成,妨碍外伤或手术创口及溃疡的愈合。可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者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5) 中枢神经症状:表现为欣快、激动、失眠,个别病例可诱发精神病。儿童应用大剂量时,可引起惊厥。癫痫病人还可诱发癫痫发作。精神病、癫痫病人应慎用或禁用皮质激素。
  6)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较长期应用此药,由于体内皮质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引起负反馈作用,抑制丘脑下部和脑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甚至导致肾上腺萎缩。遇应激情况时,如大手术、创伤、出血、重症感染等,则可出现无力、头昏、恶心、呕吐、低血压、低血糖,甚至可发生昏迷或休克。为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应尽量减少每日维持量,可能时争取早日停药。
  7) 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长期用药后,如减量停药太快,有时原有症状会迅速重现和加重,称为“反跳现象”。也有人会出现一些原来疾病没有的症状,如肌痛、肌强直、关节痛等,称停药症状。因此停药时,不可骤停。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