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2010年3月13日 15:42:05  分类: 最新医疗技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目前ITP的诊断仍只是排除性诊断,尚无临床或实验室明确的诊断指标。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血证”、“发斑”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与血脉及内脏病变有密切关系,外感、内伤均会诱发。《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严鲁萍教授认为:急性ITP主要归为中医热毒迫血妄行型,其病机为感受外邪(包括感染、X线、化学药物、嗜食辛辣厚味等),邪毒与气血相搏,邪气从阳化热,损伤脉络,血液渗于脉外发为紫癜。慢性ITP患者可归为肝肾阴虚和气不摄血两型,主要病机为素体肝脾肾三脏亏虚或肝肾阴虚,加之反复出血之后,阴血亏损,精血既亏,相火必旺,虚火灼伤脉络,或出血过多,血去气伤,气不能摄血,血溢脉外而发为本病。
2 辨证分型
  本病初病以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多见;病久以气不摄血证与气阴两虚证多见。严鲁平萍教授将其分为血热妄行型,气不摄血型,肝肾阴虚型。刘仁斌等认为本病应分为:风热伤络型,血热伤络型,阴虚火旺型,气不摄血型。袁乃荣等倾向于按病机发展、演变规律分型的方法。临床常见由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型(脾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本病急性型及慢性型发作期以血热妄行多见,慢性型以气阴两虚多见,难治性ITP以脾肾阴虚多见。血瘀存在于病程始终,不单独列型[3]。程志等将其分为瘀血型、气血两虚型、阴虚血热型。陈永辉将其分为血热妄行型,相当于西医学急性型;脾肾虚损型,相当于西医学慢性型。
3 治法与治疗
  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酌加补脾、温肾和化瘀的药物为主进行中药治疗。药物包括:生地,紫草,赤芍,牡丹皮,旱莲草,女贞子,茜草,白茅根,陈皮,生甘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仙鹤草,肉苁蓉,淫羊藿等。对于血热妄行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气不摄血型,治宜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以归脾汤、茜根散化裁治疗;气不摄血型,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以六味地黄丸、茜根散加减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中药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本病可起到对西药减毒增效,标本兼治的疗效。祛风凉血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处方:苍耳子、牡丹皮、蝉蜕、仙鹤草、侧柏叶、荆芥、茜草、水牛角、生地黄、丹参、赤芍、防风、三七末、甘草、每天1剂;获疗效满意。
  以养阴清热法联合环孢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药加强的松治疗本病;中药以清热凉血、消瘀、益气补肾之品为主。基本方为:水牛角、生地、赤芍、补骨脂、鸡血藤、当归、仙鹤草、大枣。血热妄行加生大黄(后下)、茜草、白茅根;气不摄血型加菟丝子、炙黄芪;阴虚内热加玄参、女贞子、龟版。每日1剂煎服,共服30~60剂。西药强的松每日1.5~2mg/kg,分3次服,出血症状缓解后撤停,总疗程<4周。中药治疗为:①瘀血型:治宜活血止血;处方:丹参、赤芍、白芍、牡丹皮、紫草、三七粉(冲服)、土大黄、生甘草。水煎,每日1剂,口服;②气血两虚型:治宜益气养血止血;处方:党参、茯苓、白术、当归、白芍、鸡血藤、紫草、茜草、生地黄炭、炙甘草。水煎,每日1剂,口服;③阴虚血热型:治宜凉血止血;处方:犀角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水牛角粉、生地黄、牡丹皮、知母、茜草、紫草、栀子炭、黄芩炭、连翘炭。水煎,每日1剂,口服。西药治疗:①强的松片1~1.5mg/d,口服;②达那唑6~9mg/kg/d;2~3次/d,口服;③长春新硷(VCR)0.5~1.5mg/次,每周1次,静脉点滴,持续6h,共4~6周。治疗血热妄行型(相当于西医学急性型)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味。脾肾虚损型(相当于西医学慢性型)治以滋阴降火,凉血宁络,方选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归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范畴,缠绵难愈,常可危及生命。中医药治疗ITP常能收到满意疗效,临床又常将中医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但仍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其报道多为单方报道或临床经验总结,系统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机制或设立对照组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待于从更深层次探讨和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机理。其次中西医联合治疗本病尚未得到严格的疗效观察证明,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再次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为中医药理论、治法、方剂的研究,缺乏更广泛的中草药的研究,包括现已知有效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靶点的研究和未知中草药的发掘。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