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2017年1月19日 14:34:38  分类: 血小板基础

 

  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人体全身的血小板除分布在外周血中外,还有部分滞留在脾、肝等脏器内。如果某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大量被扣留在脾、肝等脏器内,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小板分布异常。

  引起这种分布异常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

  脾肿大

  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均能导致全血细胞的减少。而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脾亢性”血小板减少症,一般程度较轻。正常情况下体内1/3以上的血小板阻留在脾池内。

  凡脾肿大的患者脾池内的血小板数明显增多。然而仅由脾肿大本身致使血小板减少至(40~50)×109/L以下者极为少见。加之血小板功能及其寿命仍正常,故很少有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表现。但在恶性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在脾池内血小板增多的同时,伴有与自身抗体相关的血小板寿命缩短,故此种病例脾切除可获效。相较而言,进展期的肝病患者常伴充血性脾肿大,但无血小板寿命缩短,故脾切除无效。

  低温

  在动物实验及人体低温诱导过程中,常能出现一过性、甚至很显着的血小板减少症,后者往往是外科低温复温过程中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

  观察研究表明,体温低于25℃时就能诱使人体出现血小板计数降低。并且引用核医学手段标记血小板,发现复温后,几乎全部的标记血小板均折回血循环。这证明低温致使的血小板减少并非永久破坏,而是暂时阻留。多数被扣留在脾、肝两脏,少数也可被扣留于其他部位。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