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可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15年6月7日 13:37:26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雌激素可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人体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两大类。其中慢性型起病多隐匿、且很多无早期症状,常于体检时被发现,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皮肤黏膜出血,症状较轻微但常反复出现,女性患者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

  目前研究发现,雌激素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女性来说,35岁之后卵巢的功能开始下降,雌激素水平会有一些波动,但下降不明显,到了45岁之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减少,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更年期症状,影响身体的很多方面。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于40岁以前的女性,在青春期、绝经期时易发生,妊娠期容易复发,以上内容这些均提示雌激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可能与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有关。相关资料表明,对小鼠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可明显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

  专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目前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造成血小板减少,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也未完全阐明。儿童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通常在感染后2~21天发病。

  雌激素可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上内容是无极血康医院血液病专家为我们介绍的雌激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对于上述内容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内容,欢迎您点击网站内的链接,直接咨询在线血液病专家。

来源:,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评论:(0)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