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 相关文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作者: xiaoxiaokun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一、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起病隐袭,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作者: adminzkx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一、临床表现
ITP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斑;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有些患者以大量鼻衄(约占20%~30%)或齿龈出血为主诉。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1%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致死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女孩可见月经过多。其它部位出血如胸腔、腹腔、关节等处,极为少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作者: adminzkx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学
约80%病儿在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
还有约20%病人的先驱病是风疹
麻疹
水痘
腮腺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炎
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
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疗法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治疗 | 评论:1人 | 浏览: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疗法
一.中医诊断辨症分析:
1. 血热妄行型:常见于急性ITP患者,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猛,紫癜色鲜红而密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气无力。血、阳虚损见证,常可伴畏寒、发热、咽痛等外症状。
2,气血两虚型: 见于慢性ITP轻型患者,起病徐缓,紫癜色淡红血稀疏,时隐时现,月经后延,龄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渗不止,伴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验学特征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症状 | 评论:0人 | 浏览: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验学特征
一、血象 出血不重者多无红 白细胞的改变 偶见异常淋巴细胞 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急性出血时期或反复多次出血之后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减少 白细胞增高 网织红细胞于大出血后可增多 周围血中最主要的是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 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 血小板<50×109/L 时可见自发出血 <20×109/L时出血明显 <10×109/L时出血严重 慢性患者可见血小板形态大而松散 染色较浅;出血时间延长 凝时时间正常 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凝血酶原消耗减少 凝血活酶生成不良 血小板极度减少时 由于缺乏血小板第3因子 可致凝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寿命很短
...
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
作者: xiaoxiaokun | 分类: 血小板减少常识 | 评论:0人 | 浏览:
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 1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制造血小板的药物: 如乙醇、氯噻嗪类药、雌激素类、甲磺丁脲、瑞斯脱霉素等。 2、引起骨髓再生低下或障碍伴全血细胞减少的药物。在一定剂量下易引起骨髓再生低下的化学物质及药物: ① 抗代谢药:如阿糖胞苷、巯基嘌呤等。②苯、二甲苯等。③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苯丙酸氮芥等。 ④抗癌抗生素类:如正定霉素、阿霉素等。⑤其他:如有机砷等。 3、可以引起骨髓再生障碍或低下的药物: 氯霉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新青I号、三甲双酮、苯妥英钠、乙琥胺、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糖尿病药(如甲磺丁脲、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保泰松、消炎痛、安定及镇静药(安宁、利眠宁、氯丙嗪等)、金制剂、染发刘、扑敏宁、扑尔敏、乙酰唑胺等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
作者: yatao | 分类: 血小板减少症状 | 评论:0人 | 浏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
1、血象
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偶见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出血时期或反复多次出血之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减少,白细胞增高,网织红细胞于大出血后可增多。周围血中最主要的是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慢性患者可见血小板形态大而松散,染色较浅;出血时间延长,凝时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凝血酶原消耗减少,凝血活酶生成不良。血小板极度减少时,由于缺乏血小板第3因子,可致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寿命很短。
...